2015-08-31

高校工会“教职工之家”、“教职工小家”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蚌埠学院  姚  莹

     摘要 高校工会是高校中维护教职工民主权利、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本文针对高校“教职工之家”中存在的不足,试图探讨如何更好地建设高校“教职工之家”、“教职工小家”,建好长久之家、温暖之家、上进之家、教职工特色小家。

  关键词 高校工会,教职工之家,实践 

    《说文》里对家的释义是:“家,居也。从宀,豭省声。”家是避风的港湾,是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只要一想起就会觉得温暖安宁的地方。对于高校教师而言,我们每个人的小家固然让自己依恋,整个学校又何尝不是一个值得我们所有人奋力共建的大家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教师队伍的不断充实,构建好属于自己学校内部的“教职工之家”、二级单位建好属于自己的“教职工小家”,已成迫在眉睫之势。

  一、当下高校“教职工之家”的种种不足拖延了建家工作的进展。

  高校工会是普通职工发挥民主权利、充实自我提升自我、享受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高校工会在密切教职工之间的联系、反映群众心声、保障群众话语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高校工会为广大教职工提供家庭般的温暖和舒心,可以提升他们工作的源动力,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大家庭,用心经营自己的家。

  然而,当下高校“教职工之家”的建设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明显问题和不足。如部分高校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足,投入的经费和场地有限,许多高校对工会建设“教职工之家”的支持力度不足,没有把工会真正当作“教工之家”,而将工会视作可有可无的附庸,直接导致了工会开展的某些活动流于形式,不够丰富多彩,活动形式及内容有待更新,进一步造成教职工在工会中缺乏家的归属感和主人公意识,将工会活动视作应酬或任务,工会及广大教职工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思想上的不重视,经费不足,场地有限,以及一些客观原因导致部分高校工会的“建家之路”充满坎坷和荆棘;然而,家的温暖安宁始终吸引着广大教职工排除万难,披荆斩棘,一砖一瓦、慢慢拼凑起为我们遮风避雨的广厦。要建好“教职工之家”、“教职工小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建好“教职工之家”“教职工小家”的建议初探。

  1.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以制度保障工会工作,建长久之家。 

  建好“教职工之家”,绝非一朝一夕心血来潮之事。家是每个家人付出真心和热情认真构建的宜居之地,是家人们共同的心灵家园。高校要建好“教职工之家”,不能仅仅依靠一时的头脑发热和几个简单的工会活动。思想和人才是关键。首先需要整个学校的全体职工在思想上充分意识到工会的重要作用,积极听取来自工会的声音,严格工会的进人选人用人标准,选拔优秀的工会干部,及时为他们组织开展相应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帮助他们全面提升业务水平,让他们在工作中尽其所长,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同时帮助他们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真真正正为教职工服务,做到权为师所用,情为师所系,利为师所谋。

  仅仅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在人才队伍上加强建设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制度上的长期保证。思想可能松懈,人才可能流动,只有建立长期合理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机制,才能以制度强化思想意识,以制度保证人才的源源不断,才可能保证“教职工之家”的建设长期顺利进行。一是要建立通畅的交流制度,保证下情上达。沟通和交流是双方面的,一方面,工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工具和途径,教职工们通过工会和教代会表达内心诉求,监督校务公开、关心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及各职能部门应重视工会的意义,积极听取广大职工的心声,汲取其中建设性的意见。工会也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沟通交流机制,让广大教职工有话可说、有心可谈、有梦可圆,在工会和教代会中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有物,言之有效,让学校在教职工的殷切期盼中蓬勃发展。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建家的交流和监督工作机制。各高校工会的“教职工之家”之间、分工会的“教职工小家”之间可以经常进行经验交流,相互取经,相互启发。工会对于在“建家”工作中积极探索创新,开展特色活动的分工会“教职工小家”,应予以相应的奖励和宣传,鼓励广大基层工会组织向其学习,不断扩大学校“建家”工作的影响。要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监督作用,对于建家工作比较敷衍的工会、分工会要及时督促其改进。

  2.以人为本,以真心换真心,创温暖之家。

  要构建一个温暖的家,仅仅只有奢华的房子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家人之间的真心关怀和帮助。同理,构建高校“教职工之家”的核心因素也在于此。高校工会作为广大教职工的大家庭和心灵归宿,要让广大教职工以校为家,就需要真正为每一位教职工着想,从每一位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出发,和他们心贴心,心连心,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从而保证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教职工之家”对于特殊教师群体应予以格外的关爱。对于家庭总收入较低、平时偶尔遇到经济困难的教师,应多加关注,及时送去温暖与关怀,予以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对于女职工的婚恋生育、身体健康、升学等问题要关注,解决她们的特殊烦难,开展适合她们性别角色的活动,如为女职工特别开展的体育活动、体检、知识讲座、联谊活动等;对于给学校作出较大贡献的退休教师,应举行热闹而富有意义的欢送仪式,现场分享他们成功的执教经验,表达学校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也以他们的例子教育影响其他年轻职工奋发有为,追慕前辈之遗风,在他们退休后也要时时关注,及时看望,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教职工家中遇到婚丧事宜、突发性急病,工会干部集体前往探望,表达领导和广大职工的拳拳之心;对于普通教职工遇到的婚姻大事、子女上学困难、身体健康等问题,工会想方设法帮忙解决;平时工会还应多开展教研交流、文艺演出、体育运动、琴棋书画比赛、征文演讲等各类活动,吸引兴趣不同爱好各异的广大教职工,鼓励教职工开发自己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兴趣领域,领略另一片天地。对于教职工工作上的窘境、生活上的困惑、思想上的死结,“教职工之家”都应充当好家人的角色,及时关注,认真聆听,给沮丧的人以安慰,给失落的人以鼓励,给困难的人以帮助,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走出情绪和思想上的短暂阴影,迎来海阔天空。

  3.加强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筑上进之家。

  家不仅仅是我们每个人轻松休闲温馨相守的地方,家也是我们短暂休憩后重新上路的始发站;家人的关爱也并不仅仅表现在给我们以温暖,也表现在督促我们上进。我们在工作环境中的“教职工之家”,除了以温馨的氛围温暖大家以外,还应当以积极的氛围激励大家上进。

  学校工会“教职工之家”应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党的教育理论方针路线法规,提高教职工的思想素质,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以德服人,用心育人;加强对教职工的业务培训,积极开展各工会之间的信息交流,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对于青年教师进行业务指导和帮助,将优秀的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和智慧结晶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保证一些宝贵的智慧和经验薪火相传,历久不衰;组织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活动、教学竞赛,磨炼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铸就教坛上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同时,“教职工之家”应为教职工提供必备的充电学习的硬件,如建立符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图书资料室,邀请相应领域的专家对工会会员进行定期培训,等等。

  4.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之家,可以指导基层工会组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自己或温馨或奋进的“教职工小家”。

  对于以文体活动见长的分工会、“教职工小家”,可以用体育竞赛锻炼大家的体质,以文化艺术活动陶冶大家的情操,开阔大家的眼界;对于以和谐氛围闻名的分工会、“教职工小家”,在平时的常规活动之余可以加强和其他“教职工小家”的交流,帮助其他“教职工小家”尽早建家成功,所有的教职工亲如家人;对于学习气氛浓厚的“教职工小家”,可以多举办相应的教研活动和学术交流,同时可以鼓励他们发挥其他的特长,发展出其他的特色活动,并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制度和机制,保证“教职工小家”蒸蒸日上,温馨如初。

  家绝不仅仅只是房子,更是我们心灵栖息的地方。家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平实思念,是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归心似箭,也是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声疾呼。上述分析让我们清醒认识到,高校建设“教职工之家”“教职工小家”是一个长期而又曲折的任务,需要各大高校深化思想认识,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鼓励各基层工会组织发挥自己的特色,让广大教职工以校为家、爱校如家,建设出风格各异而又欣欣向荣的大家庭。

  参考文献

  1.傅洁《“三项措施”打造教职工心中的“家”》,工会博览,200911月,第20页。

  2.曹晓愉,《北京工业大学工会以“素质工程”筑和谐教职工之家》,职工之家,2007年第13期,第21页。

  3.郑文堂,张永红,华玉武,高建伟,《目标明确求实效凝心聚力促发展——北京农学院党政工共建“教职工之家”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北京教育(高教),20131月,5658页。

  4.张士杰,郝秀英,《新时期教职工之家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北京教育(高教),20102月,第4647页。

  5.季秋华,《学校工会如何成为教职工之家》,视野,20095月,第34页。

  6.王建设,《模范教职工之家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2月第31卷增刊,第202204页。

  7.原小梅,《浅析高校“教工之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青春岁月,201311月下,第2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