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2008年度“长江学者成就奖”入选者名单揭晓,我校陈仙辉和郑永飞2位教授喜获此殊荣,分别获得数理化科学奖和资源与环境科学奖。本年度全国共有5位学者获奖,我校是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
陈仙辉,教授,博导,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8年,陈仙辉教授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获得了临界温度达到43开尔文(-230.15℃)的铁基化合物超导体,其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上,并因此获得了我校2008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陈仙辉教授主要从事新材料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了一系列的新超导体和新材料。此外,从事强关联电子体系的输运特性和磁性质及在磁场下的行为和电磁关联的实验研究。在高温超导体和钴基氧化物的磁场下的输运性质和自旋结构与电荷的相互作用,富勒烯化合物中电荷转移对声子行为的影响,氧同位素置换诱导的金属—绝缘体相变和自旋态转变等方面取得了令国际同行注目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刊物Nature,Nature Physics, Nature Materials, Phys. Rev. Lett., J. Am. Chem. Soc.等发表论文170余篇,论文被引用次数达1800余次。
郑永飞,教授,博导,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将矿物结晶化学与量子化学相结合,建立了矿物氧同位素分馏系数理论计算的增量方法,计算结果得到实验证实并在地球化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超高压变质矿物中发现稳定同位素异常,首次认识到大陆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都是相当快速的,应用氧同位素交换参数估计的地幔居留时间得到精细同位素年代学佐证。将矿物稳定同位素示踪与放射性同位素定年相结合,为矿物等时线定年中的平衡判断提供了地球化学制约。200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一),2005年当选美国矿物学会会士,2008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部分论文已经被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SCI刊物引用2250余次,ISI论文引用排名榜进入世界地球科学家前100名。
“长江学者成就奖” 由教育部和香港爱国实业家李嘉诚先生及其领导的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筹资设立,“长江学者成就奖”是每年奖励一次,每次奖励1-5名学者,主要甄选范围是在中国大陆(2005年范围扩大到了港澳地区)的高等学校或中国科学院所属研究机构任职的华人学者。2008年度“长江学者成就奖”入选情况如下:
(人事师资处)